?
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改革的方向,也是科學、理性的務實之策。所謂第三方治理,就是由專業環保公司負責企業的污染治理及其他環保事項。從傳統的治污方式改革為由企業購買、專業公司承攬治污業務,不僅能減少公共財政的專項投入,保障企業實現達標排放,而且有利于集約型環境監管,降低行政成本,進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引入第三方治理是運用市場化手段監管環境的一種探索。對此,環保部門要因勢利導,乘勢而為,相關制度設計也應盡快制定完善。
嚴把入口關,防范企業之間的惡意競爭。第三方治理是一種市場化機制,可能引來一些企業爭搶飯碗。環保部門應積極主動,從提升服務的角度出發,幫助企業論證和選擇信譽好、能力強的環保公司承擔治污業務。同時,未雨綢繆,不僅要與企業一起審查環保公司的資質材料,更要從企業資金實力、治污技術、運營效果等多方面進行嚴格監管。同時,健全制度,確定污染治理的門檻,有效預防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
為第三方運營增添動力。當下,第三方治理推行的最大難點在資金投入。政府應主導建立地方環保基金,從排污費、專項污染治理資金及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中拿出部分資金以充實環保基金。因地制宜出臺政策措施,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污染治理,引導和激勵專業環保公司投資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為第三方運營增添動力。
強化環境監管。第三方治理只是從市場機制上解決企業治污問題,并不能因此取代環保部門的監管職責。環境監管只有從粗放型、單一化向精細化、專業化轉變,才能適應新的管理需求。環境監管中,既要管排污企業,又要對第三方運營公司實施常態化監管,定期向社會公布其運營效果,發現超標排放,要依法對排污企業和第三方運營公司給予嚴厲處罰,并作出限期整改。對未按期整改的環保公司,要公開曝光,嚴重的要禁止其進入第三方治理行業。
發表時間: 2014-06-17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吉光輝 梁江濤